2024年11月7日上午9点,坤舆哲学讲坛第132讲在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中山大学哲学系、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教授谢耘应邀来做题目为“隐含义与省略前提”的学术讲座。谢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非形式逻辑和当代论证理论,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张燕京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学院副院长赵贤教授以及逻辑学、外国哲学等专业的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坛。
1.问题引入
讲座伊时,谢耘老师对于本次讲座进行了问题引入。谢耘老师首先对其研究领域做了简单说明,非形式逻辑属于逻辑应用领域,重点关注的是现实生活以及日常话语当中的论证现象。当代论证理论则是一个更为全面的学科领域,可以从不同的关注角度、学科视野对论证问题进行研究。而后,谢耘老师推荐了具有代表性的相关书目以及学术刊物,便于大家深入了解。谢耘老师指出,日常话语中的论证都是通过自然语言来表达的,因此论证的分析和解释,依赖于对自然语言的充分理解。本讲座就将探讨论证分析与自然语言表达之间的一个关联议题,即,一个论证中的“省略前提”,是否可能与该论证话语的“隐含义”相对应?
2.隐含义与省略前提
谢耘老师首先对隐含义现象进行了简单说明。上世纪六十年代,语言学家格莱斯在其讲座当中谈到隐含义。所谓隐含义是指,我们实际上说出的话语所表达的意义内容,超出了我们说的那句话的字面意思,也就是言外之意。而后,谢耘老师通过两个生动的例子说明隐含义的两种类型,分别是会话隐含和规约隐含。会话隐含依赖于一个特定的会话语境,如果会话语境缺失,那么这种隐含就不会出现。规约隐含则有所不同,它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会话语境,完全来自于我们语言用法上的规定。
谢耘老师指出,基于日常语言中的隐含现象,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既然现实生活当中的论证也是通过自然语言来表达的,那么隐含义现象会不会出现在论证的表达当中呢?在论证分析当中会出现一个特定现象——省略成分。因此,一个直观的想法油然而生:如果隐含义能够在省略论证的表达中起作用,它可能关联到省略论证当中的一些省略要素。
谢耘老师表明,论证理论中的省略要素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省略的结论,另一种是省略的前提。谢耘老师进而通过举例说明,隐含义与省略论证关联的部分是省略的前提而非省略的结论。他进一步对省略前提进行了说明,所谓省略的前提,它不是一个预设,而是一个理由支持关系空隙的一个填充者,并且它不同于我们所说的“联结性条件句”。在此基础上,谢耘老师对省略前提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区分。当代论证理论对于省略的前提的讨论路径是从被使用的角度进行的,而非被需要的角度,即以重构真实论证对象为目标,注重“被使用”的维度。
3.会话隐含与规约隐含
在这一部分,谢耘老师为与会者详细地介绍了会话隐含和规约隐含。会话隐含出现在会话语境当中,会话参与者需要尊重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准则。并且,会话隐含具有可推导性和可取消性等性质,这些性质也使得会话隐含可能存在不发生、不确定、不明确承诺等情况,因此会话隐含很大程度上难以与论证中的省略成份相对应。而规约隐含则只依赖于语词的用法,并且具有不可取消的性质。所以,与会话隐含相比,规约隐含能够更好地对应于省略前提的表达。
4.Even- and Even though- arguments
基于对规约隐含的理解,谢耘老师通过分析Even-arguments和Even though-arguments两种论证,进一步探讨了规约隐含同省略前提的对应关系。其中,Even-arguments是通过“Even”来引导一个由正面理由构建的论证,这种论证增强了理由的支持力。而Even though-arguments则是通过“Even though”来引导的一个反面理由构建的论证,这种论证通常被认为是在正反两方面理由之间进行了权衡。学界普遍认为这两种论证的表达中都存在规约隐含,但谢耘老师指出,Even-arguments确实是通过规约隐含来表达了一些省略前提,但学界对于Even though-arguments有规约隐含的分析是不准确的,其中并没有表达出一个被省略的“平衡考虑前提”。因此,虽然规约隐含可以与省略前提相关联,但由于规约隐含依赖于特定的语词和语言结构,因此在具体的语言使用当中,需要更全面和细致的分析。
5.逻辑与修辞
在这一部分,谢耘老师分享了自己关于逻辑与修辞的看法。在逻辑学传统当中,更加关心的是命题本身的真假以及真假之间的后承关系。但是,通过对于隐含义和省略前提的分析可以发现,修辞学所关注的语言表达问题是内嵌于对论证结构的分析当中的。因此,如果逻辑学研究仍对应于论证的分析和评价,那么它也会与修辞学的研究紧密相关。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就本次讲座内容同谢耘老师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有同学就自身的研究内容向谢耘老师提问“真值独立性是否会影响规约隐含表达省略前提的可靠性”,谢耘老师认为规约隐含与省略前提关系的探讨只涉及命题内容的层面,与真值独立性关联不大。有同学提问“我们应当如何将规约隐含同日常语言中的推理区分开来”,谢耘老师指出,可以从二者的作用机制上进行识别和区分,规约隐含由特定语词和语言结构的用法约定而形成,其中并不涉及推理。有同学就“规约隐含与会话隐含间是否具有包含关系”提出问题,谢耘老师认为规约隐含与会话隐含具有明确的区分标准,不具有包含关系。有同学提问会话隐含是否应当以会话参与者能听懂为前提和准则,谢耘老师对于这一问题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讨论结束后,张燕京教授对本次讲坛进行了总结,对于谢耘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了感谢,此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