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德尔吐(图),蒙古族,内蒙古兴安盟人,人类学博士后,民俗学(法学)博士,现为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系副研究员(2019—现在),曾任北海道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历史文化论讲座客员研究员、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副研究员(201307—201812)。北海道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社会文化人类学专业博士后研究员(201410—20161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俗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1009—201307)等。
主要研究领域:亚洲社会比较、人类学·民俗学JIEGOU(结构)理论、数理统计论。
一 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民族学类):“作为知识构像的社会文化人类学理论研究(上下册,80万字)”(2023FMZB001),主持,实拨经费30万元,2023—2026年,在研。
2.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文学—民俗学类):“蒙古族史诗《罕·哈冉贵》结构分析与诗学研究”(13FZW076),主持,实拨经费18万元,2013—2015年。
3.国家留学基金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地方合作项目(民族学类):“人类学的东方构建——中日自社会研究及人类学理论的知性交流与历史比较”(编号201408525026,日文,北海道大学博士后出站报告),主持,审批经费20万元,2014—2016年。
4.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重点项目(民族学类):“我国各民族关键符号及其对民族关系和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13AZD057,主持人为纳日碧力戈)——蒙古族卷,子课题负责人,实用经费3万元,2013—2019年。
5.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民族学类):“20世纪前半期察冀区日本善邻协会民族志调查及其整理研究”(HB22MZ004),主持,实拨经费1万元,2022—2026年,在研。
6.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民族学类):“亲属·人格·构境——中日社会文化人类学结构假设之检验”(2023年度),主持,实拨经费3万元,2023—2025年。
7.河北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民族学、社会学类):“‘智+知’识域下社会生成的原理探索”(编号521000981427),主持,2020立项,在研。
二 著作(含译著)
1.《亲属·人格·构境——中日社会文化人类学结构假设之检验》(专著,35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5年(即出)。
2.《社会·心智·模仿——草原史诗文化语法的两种人文诠释》(专著,29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11月。
3.《生活世界的跃动与呈现——比较视野下的超文化诗学及民族志解读》(专著,24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2月。
4.《蒙古族史诗<罕•哈冉贵>结构分析与诗学研究》(专著,45万字),民族出版社,2025年(待出)。
5.《蒙古族古今文学精粹——民间故事卷》 (蒙古文,整理注释),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版)。
6.《蒙古英雄史诗诗学》(译著,巴•布林贝赫原著,合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三 参会、期刊等发表论文(1-18为会议、19-26为期刊)
1.《日本民族学·人类学对近现代民族概念之构建历程》,《中国民族学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2024年会议论文集。
2.《世界民族学岛屿视域下日本人起源的双重结构模型》,《第五届世界民族研究中青年学者论坛》,2023年会议论文集。
3.《非遗·口语·文化——基于智识变量的人文阐释视角》,《社会-CJS论坛·第十一届社会理论工作坊 专题一》,2022年会议论文集。
4.《知识·考古·构像——张光直考古人类学理论模型探微》,《社会-CJS论坛·第十一届社会理论工作坊 专题一》,2022年会议论文集。
5.《从主观变量到宏观阐释——社会结构·功能理论的古典视角及坐标刍议》,《社会-CJS论坛·第十届社会理论工作坊 专题五》,2021年会议论文集。
6.《社会、文化和文明——ZHISHI生成结构的三维蠡测》,《社会-CJS论坛·第十届社会理论工作坊 专题五》,2021年会议论文集。
7.《世界镜像中的知性互构——自社会研究、东方经验和位置比较(1850~1950)》,《民族学与文化学期刊专家委员会暨民族地区决胜全面小康学术研讨会》,2020年会议论文集。
8.《数字人文抑或科幻界域——基于智慧、知识和智识概念的三角测量》,《“赛博格人类学:人工生命时代的智识生产”工作坊》,2020年会议论文集。
9.《困境、出路与思索——人类学研究的几点问题与展望》,《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会山地民族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2017年会议论文集。
10.《社会理论与东方经验——费孝通和中根千枝的社会分层结构之比较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变迁论坛》(CSA),2017年会议论文集。
11.《多元世界的大同之道——费孝通和今西锦司的社会共生理论之范式比较》,《共生社会学分论坛》(CSA),2017年会议论文集。
12.《课堂与田野之间——基于北海道大学研究生教学的教育人类学新探》,《第五届全国民族高等教育高峰论坛》,2017年会议论文集。
13.《全球化时代与话语构建——中·日自社会研究的东方经验与位置比较(1900-1950)》,《首届中国民族学青年学者论坛》,2017年会议论文集。
14.《如何理解做理论——梅棹忠夫的文明人类学及其经验启示》,《第十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2017年会议论文集。
15.《人类学者眼中的中日社会》,《“跨学科视野下中日关系”研讨会》,2017年会议论文集。
16.《作为诗学实践的艺术人类学探析——史诗生态中<罕·哈冉贵>的创编与传承》,《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研讨会》,2016年会议论文集。
17.《史诗<罕·哈冉贵>中的萨满文化事件及其影响》,《第11届国际萨满文化研讨会暨世界仪式人类学高级论坛》,2013年会议论文集。
18.《记录民族志的文化空间分析》,《中国社会学会2013 年会》,2013年会议论文集。
19.《社会•文化的诗性隐喻——史诗〈罕•哈冉贵〉中的事件层与超结构》(收录于《哲勒之思:口头诗学的本土化实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7年。
20.《民族志的书写——西方“话语”与身份嬗变》(收录于《生活世界的跃动与呈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21.《梅棹忠夫生态文明学——游牧移动论及五个维度》,(收录于《生活世界的跃动与呈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22.《巴•布林贝赫蒙古史诗诗学中的艺术自然论》,《民族文学研究》2016年第3期。
23.《蒙古草原上的山地文化——内蒙古图什业图奎屯罕山祭祀的民族志报告》,《中国山地民族研究集刊》2014年卷(总卷2)。
24.《巴•布林贝赫蒙古史诗诗学的宇宙模式论》,《民族文学研究》2013年第4期。
25.《现代视野下的蒙古口头传统研究:历史经验与未来趋向——兼论满都呼教授的〈蒙古口承文化论〉》,《金钥匙》(蒙文)2013年第1期。
26.《蒙古英雄史诗与蒙古人的人生礼仪》,《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蒙文)2007年第3期。
四 学术活动与交流
2024年11月9—10日,参加《中国民族学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线下会议,广东•广州)。
2023年6月10日,参加《第五届世界民族研究中青年学者论坛》(线上腾讯会议)。
2022年6月18日,召集并主持《第十一届社会理论工作坊 专题一(作为“智+知”识域的社会文化 第二届)》(线上腾讯会议)。
2021年5月22日,召集并主持《第十届社会理论工作坊 专题五(作为“智+知”识域的社会文化 第一届)》(线上腾讯会议)。
2020年11月4-6日,参加《民族学与文化学期刊专家委员会暨民族地区决胜全面小康学术研讨会》(线下会议,宁夏•银川)
2020年11月14-15日,参加《“赛博格人类学:人工生命时代的智识生产”工作坊》(线上腾讯会议)。
2017年9月25—27日,参加《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会山地民族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线下会议,贵州•贵阳)。
2017年7月13—16日,参加《2017年中国社会学会年会》(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变迁论坛,线下会议,上海市•上海大学)。
2017年7月13—16日,参加《2017年中国社会学会年会》(共生社会学分论坛 ,线下会议,上海市•上海大学)。
2017年6月16—18日,参加《首届中国民族学青年学者论坛》(线下会议,甘肃兰州市•兰州大学)。
2017年6月17—19日,参加《第十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线下会议,贵州•凯里学院)。
2017年4月15日,参加《“跨学科视野下中日关系”研讨会》(线下会议,重庆市•重庆大学)。
2016年9月23—25日,参加《2016 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研讨会》(线下会议,湖南长沙市•长沙理工大学)。
2016 年5月28—29日,参加《日本文化人类学会50 回研究大会》(线下会议,日本名古屋市•南山大学)。
2013 年9月,参加《第11届国际萨满文化研讨会暨世界仪式人类学高级论坛》(主持分会,线下会议,贵州•贵阳)。
2013 年7月,参加《中国社会学会2013 年会》(线下会议,贵州•贵阳)。
五 主讲课程:社会统计学、社会统计软件(含上机)、组织社会学、社会保障概论等
联系信箱:aldertu@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