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现开设哲学与社会工作两个本科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哲学专业肇始于1960年,作为河北省唯一哲学本科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其学科体系完整涵盖学士、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培养层次,系河北省哲学领域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的核心阵地。社会工作专业植根于1986年创建的社会学学科传统,首建河北省社会学硕士点及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点,获批"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始终稳居河北省领军地位。学院秉承"求智慧之学,行至善之事"的院训精神,历经六十五载育人实践,依托专业特色优势,全面推进新文科改革创新,矢志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办学定位:依托两大专业在河北省的学科优势地位,着力培养服务河北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重点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文体旅游产业升级、乡村振兴战略及社会治理现代化等重大需求。严格遵循《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系统性引入新文科建设理念与成果导向教育(OBE)模式,2023年完成哲学与社会工作专业新版培养方案的全流程论证修订工作。哲学专业构建"3+1"建设体系:实施新文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教研室建设三维联动机制,聚焦服务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深耕燕赵哲学文化研究,对接京津冀文旅产业智库建设。社会工作专业创新"11341"育人模式:以课程思政为引领,贯彻OBE-NLA培养导向,构建系-教研室-责任导师三级育人组织,推进教学实践、培养平台、师生互动、政产学研四维协同机制,打造京津冀虚拟基层教研室专业建设共同体。
专业建设成果显著:哲学专业于2020年、社会工作专业于2021年相继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据2023年权威榜单显示,哲学专业在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评价中位列全国第15名(A级),社会工作专业在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居全国第31位(A级)。